top of page

上海的夜生活場景(上)


本文翻譯自Resident Advisor網站Clubbing in Shanghai一文 ,作者為Sanjay Fernandes

過去的中國從未有過夜生活文化,但RA的 Sanjay Fernanades認為這一切即將慢慢轉變。

在這世界上有很多城市的風格與母國文化有極大的差異,在中國,上海無疑的是解釋此句話最好的寫照.上海有著大都市特殊的氣息,而這股氣息正來自於國內與國外的文化衝擊。 外灘的河流流經上海市中心,中心被河流一分為二形成左右兩側的城市天際線,就連紐約也相形見拙. 上海有超過兩千三百萬的人口居住,因此他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如果你不把郊區算進去的話) 超過17層樓的高樓超過3000棟,如同很多的國際大都市,貧窮總是伴隨著極高的消費主義而來。

上海成為經濟的重心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但是真正的崛起也只是從近幾個世代開始,自從毛澤東主導的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上海的現代化才開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從60年代中期開始蔓延,毛澤東社會主義開始打壓資產階級,整個帝國乃至於傳統文化、藝術都被摧毀,很多的文史古蹟,宗教都被破壞.....好幾百萬的中國人被處死、凌遲、流放以及被關入大牢,但是伴隨著毛澤東在1976年的死去,兩年後文革政策正式取消,中國開始試圖找回他們過往的根並且飛快進步。

文革結束後中國才開始正式的與世界接軌,這也是為何文革運動末期常常被視為近代中國的元年,在上海不管是外國人、文化以及投資方面都比中國的任何省份影響還要更大更廣。

所以任何有關上海電子音樂的文化都是現代外來文化自從文革末期進入中國到現在最好的寫照,伴隨著毛主席殘酷的清除門戶結束後外國文物和資本主義開始慢慢地流入中國,包括模糊的實驗音樂還有媒體,其中影響最深的被稱為「大窟Dakou」, 意思是那些被黑市商人從廢墟中拯救出運到中國銷毀的西洋CD還有唱片,因此那些「大窟Dakou」CD成為地下音樂的主體

Uptown Records

即便是今日,中國對於外國物品的進口採取比較寬鬆的政策,原始的「大窟Dakou」經濟仍然強烈,畢竟中國現在仍被稱為世界的媒體垃圾場.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唱片被送到廣州,讓挖土機滿地遍佈。上海的上城唱片公司庫存了很多從垃圾場找到的黑膠唱片. 架上擺著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Ultravox, Nitzer Ebb, all of the Black Cock edit reissues, Jeff Mills, Happy Mondays, Donna Summer, Ol' Dirty Bastard…..等等。

確定的是外國眼中的中國是一個吸收文化的強力海綿有點過度誇張了,讓我這樣說好了,當中國接受了西方的音樂,同時也保留他自己初期的文化,最受歡迎的中國1992-2008 實驗音樂史對這個情況提供了出乎意料且相當棒的見解,在這篇文章中提出這個問題「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好的改變?」人才和文化傳統幾乎都在文革中被毀滅了,而我們努力的去修補內部和外部的世界...這個國家像個孩子一樣每天都發掘新的事物。

就夜店而言, 內部與外部的世界都必須被計算在內的,「問題是如果你要開發當地的夜店,你必須用中國人的思維來設想而不是以一個外國人的想法」你也必須同時向西方人學習西式的音樂。這句話出自一個道地的上海DJ / Producer/Promoter Ma Hai Ping (音譯馬海平),同時他提到這是一個重要的平衡。馬海平別名MHP他是少數會說英語的中國人,但是卻沒有一個真正英文名,馬海平在10歲的時候進入中國傳統藝術學校就讀, 那時正是後文革時期。

大約在2003年馬海平在他朋友家看到一本書,但是他忘記了確切書名,他說「書裡面有一些黑人的照片而且他們的故事非常有趣」他又繼續談到Belleville Three(註1) 他以「這本書真是曠世鉅作」為評語,底特律Techno是他的啟蒙,如同我們所見 MHP和他的Void團員多少都帶有一點Underground Ressistance(註2)的色彩就連Juan Atkins第一次到中國時候也都是一樣. 他們也是歐洲現代Techno製作人Surgeon, DJ Pete 還有Ancient Methods 的御用音樂人。

即使MHP被上述大牌DJ們愛戴並且提拔他在自己舉辦派對活動,但他承認他不熱衷我們所謂的夜生活,他也說平常如果我沒有表演時我是不太去夜店的,我覺得這是一個生活習慣的問題,中國的生活習慣並不是這樣的。

很多中國人對於夜生活這件事情都有相同的看法,上海當地歌手Cha Cha相當同意這點,她很坦白的說「中國並沒有夜生活文化,在我們的歷史中從來沒有像是夜店的這種文化」中國小孩一大早去上學,晚上回家陪父母,喝杯熱茶之後就去睡了,他們從來不會出門聽音樂。

註1.Belleville Three為底特律Techno三巨頭 Juan Atkins, Kevin Saunderson and Derrick May的別稱,以他們共同的家鄉密西根州Belleville為名

註2.Underground Ressistance為1980年代盛行於底特律的Techno廠牌,以Jeff Miles , Mike Banks , Robert Hood為首,其作品深深影響著美國社會文化


Recent Posts

© 2014 by Back To Sound

 

bottom of page